金年会,金年会官网,金年会平台,金年会登录,金年会网址,金年会网站,金年会app,金年会官方网站,金年会体育,金年会数字站,金年会娱乐,金年会体育赛事,金年会体育,金年会最新入口
个体化诊疗的概念最早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。又有个体化医疗、个体化治疗、个性化医疗等不同说法。而早在2000年前的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《黄帝内经》中,就提出因人、因地、因时而异的三因制宜策略,其中蕴涵了个体化诊疗思想。世界卫生组织(WHO)在《迎接21世纪的挑战》报告中指出,21世纪的医学将从“疾病医学”向“健康医学”发展,从群体治疗向个体治疗发展。“个体化”思想正逐步渗入到医学实践中,将是未来医学发展的方向。如何实施个体化诊疗是中医、西医、中西医结合以及多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,其关键是要理清研究思路并且找到适宜的方法和途径。
为了使个体化诊疗得到广泛的重视,并探讨我国医学界实践个体化诊疗的思路和方法,以及为国家决策部门在科研立项、临床医疗及“治未病”推广应用等领域提供科学依据,2009年3月17~18日,以“个体化诊疗”为主题的第344次香山科学会议在北京召开。中国中医科学院王永炎教授、天津中医药大学张伯礼教授、上海中医药大学陈凯先教授、北京中医药大学高思华教授担任会议执行主席。
来自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、学术组织、医疗机构以及医药与科技管理部门的38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。王琦教授以《未来医学的发展方向个体化诊疗》为题作了主题评述报告。多位专家分别就个体化诊疗的意义及现状、贯彻个体化诊疗的思路与方法、个体化诊疗的实践与中医药等3个中心议题作了评述或专题报告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中心议题分别从个体化诊疗的理念、思路与方法以及实践等层面展开了深入的研讨,并提出了个体化诊疗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和相关建议。